“三新”賦能 收播無憂查包養_中國網


夏收時節,年夜地流金。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看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一起配合社麥收過后的農田間,幾臺“鐵牛”正往來穿越,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等工序。

“用時6天,11臺收割機、5輛運糧車,趕在昨全國午完成1970畝小麥的搶出工作。”看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一起配合社負包養責人黃曉松心境不錯,“收割機一走,播種機上地,推閘下水,開始種玉米。”

俗語說,“玉米爭前后晌,早種才幹多打糧”。順著黃曉松手指的標的目的看往,只見地埋式自動伸縮裝置紛紛探出頭來,旋轉著噴出水花給播種機駛過的地壟補水。

“初步測收,小麥年夜約1310斤/畝,畝穗數密的能達到60萬穗,畝包養均產量比往年高100斤往上,本年又是豐收年。”喜笑間,黃曉松說在他看來,今夏的豐收離不開“三新”——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

良種是“芯片”,產量的晉陞離不開良種支撐。“為了選出優質品種,我們劃包養網出200畝試驗田,選種18個玉米品種、14個小麥品種,同水、同肥、同期治理,經過連續3年試種對比,優中選優,再年夜面積推廣種植。”在黃曉松看來,“七分種、三分擔”,“過五關包養網斬六將”的種子是豐收的基礎。

時至晌午,郊野上仍非常熱鬧,原來是保定市農業技術推廣任務站的技術員來了。農戶圍著技術員學習滴注水帶的鋪設及維修技能,做好玉米滴灌澆水準備任務。

農技推廣,做給農平易近看,帶著農平易近干。“我們帶來了河北農業年夜學老師研發的種子和防治病蟲害的藥品,給試驗田選種、做實驗。”保定市農業技術推廣任務站推廣研討員張曉紅和同事把一袋袋種子送到農戶手中,也把最新的科研結果帶到田間地頭。

向地盤要產量,離不開新技術。這幾年,在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一起配合社的推廣下,高嶺鎮不少農戶用上了“鉅細雙行”、水肥一體化等種植新技術。以播種玉米的“鉅細雙行”技術來說,寬窄行相間種植,年夜年夜進步作物的生長空間和光照應用率,從而增添產量。“在專家和合包養作社的指導下,我們對進步單產和品質充滿信念。”看都縣高嶺鎮侯陀村種糧年夜戶王福生說。

用新機具晉陞播種質量,越來越遭到種田人青睞。田壟邊,一臺嶄新的玉米播種機整裝待發,這是由河北農業年夜學遴選的高速射播機,作業速率可達15公里/小時。它有4個“觸手”,底部有卡尺可以調節“觸手”間距,“觸手”上方都有裝種子的盒子,射播機啟動后,種子便會依照預先設定播向年夜地。

“我們給一起配合社的近百臺農業機械安上了傳感器,通過物聯網將農業機械的作業軌跡、面積統計、作業質量剖析等信息集成到聰明治理平臺,實現對農業生產的全部旅程數字化智能治理。”黃曉松說,現在他們種糧從春種到夏收,再到田間治理,各個生產過程都能實現農用無人機全覆蓋。